福建建设科技

Fujian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规划设计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研究——福建实践与启示

    黄钊;

    单元划分是实现详细规划“自上而下”传导和“自下而上”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规划分级管控、分类治理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福建省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工作实践为例,探索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单元划分工作思路。从省级体系设计和市县级划分实践两个维度,以“单元+分类、要素、规则”为基础,结合福建省情和地方实践,明确单元划分原则、体系框架和实施管控方式。以期为详细规划单元划分工作提供借鉴,从源头上提升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2025年04期 No.20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交通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研究

    陈崑;

    针对城市更新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交通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展开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老旧小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造原则与措施。研究分析现有老旧小区公共交通空间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明确改造需遵循以人为本、安全舒适、无障碍等原则,从社区出入口、步行系统、车行系统、停车空间及楼内交通空间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措施。研究成果可提升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增强其社区参与感与社会融入感,构建老年友好型宜居社区。

    2025年04期 No.203 5-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花园式医院的“回应自然”设计策略研究——以福州市仓山区医院为例

    周密;

    在当前建筑生态化、人性化转型的背景下,医疗建筑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花园式医院作为融合自然生态、人文关怀与医疗功能的全新范式,代表了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的方向。以福州市仓山区医院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机建筑中“回应自然”的设计理念,从建筑与场地的自然融合、形态仿生与造型优化策略、花园式医疗空间的营造及优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构建疗愈与功能并重的医疗环境,旨在为未来医疗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迪。

    2025年04期 No.203 8-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缓堵视角下城市新区小学用地优化探析——以泉州台商区第五实验小学为例

    黄培辉;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地规划不仅关乎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也直接影响到周边交通状况及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对新区小学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集散、停车、道路规模三个方面切入,进行各项内容的指标量化,从缓堵视角提出改善小学用地规划的优化策略。通过台商区第五实验小学交通分析的实践,为小学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4期 No.20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场所营造理念的宁德市北部新城工人文化宫设计研究

    翁亮;

    场所乃有行为的空间环境,所有建筑都身处其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融入,又要展示自身性格,与环境、人群发生对话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文章对宁德市北部新城工人文化宫的方案创作进行回顾,探讨以场所营造理念作为方案设计的指导方法,从“场所”的释义出发,通过场地、建筑物、人的活动三要素来解析创作过程,探讨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公民性、生态性、体验性的场所精神。同时结合建构方式,浅析空间、结构、形式三者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塑造,以求做到形神合一。

    2025年04期 No.20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建筑结构

  • 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蓝志宇;林缄光;

    地震和台风是福建省常见的两种自然灾害,为探究地震、风荷载作用下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某多层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不同位置的位移响应,并对比分析了地震与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地震、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均会产生明显的扭转效应,且两者均为沿长度方向输入扭转效应最大,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响应有显著影响,而风荷载频谱特性的影响很小;此外,对7度及以上地震区,地震作用一般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

    2025年04期 No.20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抗震构造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商昊江;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往纵深推进,间接促进了加固技术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老旧建筑在建造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现行标准。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箍筋含量不足的问题,该问题往往导致较大的加固工程量进而影响房屋的改造提升。本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USAGE,对某6度设防区内的不同箍筋间距模型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混凝土损伤分析、等效阻尼比以及大震下的弹塑性行为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在6度设防区内,箍筋间距的小变化对结构整体抗震安全性影响有限,甚至可忽略不计。上述分析结果为在改造加固工程中遇到抗震构造问题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和理论支持,可作为后续类似实际工程的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24-2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高强Q690钢火灾后单调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张建忠;

    火灾高温对高强钢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对其火灾后的力学性能评估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探究高强Q690钢火灾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以不同温度为参数,开展5根试件的单调拉伸试验,获得火灾后试件的外观特征、断裂模式、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600℃提高至900℃,试件的外观由深灰色转变为红褐色;所有试件的断裂主要分布在中间位置,均有缩颈现象;当温度从20℃提升至900℃,试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弹性模量波动不明显。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高强Q690钢火灾后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值在±10%内,研究可为相关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No.20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有限元法的钢支撑活络端受力变形计算与分析

    谢祖光;

    针对福州地铁某项目现场钢楔式活络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集中力载荷作用下活络端受力变形与活头端、钢楔和固定端接触面垂直度误差对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轴力范围内随着载荷增大,活头端、钢楔和固定端的变形与载荷呈线性增长,钢楔最大应力接近屈服强度后屈服区扩大。红色预警轴力时,钢楔两端1/3区域接近屈服,活头端中肋板与双拼槽钢拼接处应力集中较大。活络端最大变形随垂直度误差增大而增加,主要由钢楔变形引起,且垂直度误差主要影响钢楔受力。采用高强度钢楔、控制接触面垂直度误差,有利于提高活络端的承载。

    2025年04期 No.20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岩土工程

  • 基于PS-InSAR的福州地铁2号线沿线地表沉降监测

    潘家宝;

    作为一种新型卫星遥感技术,PS-InSAR技术凭借其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等优势,在建筑、桥梁、地铁、护坡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利用2014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的30景COSMO-SkyMed卫星影像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对福州市地铁2号线沿线地表沉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外业实地核查和与水准测量成果的对比验证,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验证了PS-InSAR技术在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可靠性。

    2025年04期 No.20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物探技术在滑坡地灾中的应用——以泉州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

    吴茂明;

    以泉州德化县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应用瑞雷面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工程物探技术对滑坡治理工程进行前期探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滑坡发生之后,虽然现状边坡覆盖层厚度仍然较大且分布不均,但暂未形成新的贯通滑动面,目前边坡变形稳定;瑞雷面波法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两者相辅相成,且与钻探成果吻合,通过解译两者反演分析剖面,可以清楚、直观划分地层类别,界定地层界面并确定滑动面的形成,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为后续滑坡治理设计提供充分依据并降低治理工程费用。

    2025年04期 No.20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钢管倾斜桩支护在软土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杨晓晖;

    为研究钢管倾斜桩对软土基坑土体变形控制效果及实用性,基于某软土深基坑工程,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钢管倾斜桩支护基坑变形、倾斜桩轴力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以及监测数据验证等手段对钢管倾斜桩对基坑土体变形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钢管倾斜桩在软土深基坑中土层所能提供承载力有限的问题,可通过加大倾斜桩倾角以及桩端注浆的方式,使得钢管倾斜桩承载力满足要求;钢管倾斜桩支护可有效控制基坑土体变形,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钢管倾斜桩在软土深基坑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某顶管穿越现状桥梁的安全分析与研究

    褚方平;

    当采用非开挖顶管敷设污水干管施工需穿越现状障碍物时,如何保证被穿越障碍物的安全是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以Marston理论为基础,建立原始地应力作用下顶管顶进的力学模型,对管道顶管穿越现状桥梁墩台时顶管与桥梁墩台的相对间距、顶管顶进时对现状桥梁墩台基础的影响以及顶管管材耐压性等关键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并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顶管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与建议。相关分析方法以及工程安全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建筑材料

  • 复合镍铁渣粉水泥土SHPB试验研究

    李致远;周敏;陈峰;郑铖杰;刘隆兴;池商林;

    本文将镍铁渣粉和矿粉复合成矿物掺合料加入水泥土中,考察水泥土在动态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对镍铁渣粉水泥土进行SHPB试验,得出镍铁渣粉水泥土受到冲击压缩后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镍铁渣粉掺入水泥土后,能够增加水泥土的动态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镍铁渣粉发挥的增强效果愈发显著;经过对比得出能够使镍铁渣粉发挥最佳效果的掺入值为40%。

    2025年04期 No.20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PFC2D的干湿循环下煤矸石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数值模拟分析

    刘正强;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其工程特性与土石比例和干湿循环等因素相关。本文基于PFC~(2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实际试验,分析土石比例和干湿循环对煤矸石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石量的增加,煤矸石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显著提高,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抗剪强度的增长逐渐变缓。煤矸石土石混合体的内摩擦角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黏聚力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减小。干湿循环对煤矸石土石混合物的劣化效果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首次干湿循环对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劣化作用最显著,在高法向应力(σ_n=800kPa)下,经过干湿循环的土石混合物抗剪强度增长效率明显减少。

    2025年04期 No.20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钢结构用多功能保护砂浆耐火性能研究

    陈维灯;

    为得到兼具防火、防腐、轻质、高强的钢结构用多功能水泥基保护砂浆,本文以陶粒耐火浇注料通过技术调整得到了保护砂浆初步改良配方,并研究了保护砂浆在陶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胶材用量和纤维用量对保护砂浆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材用量越大,保护砂浆在耐火试验中的体积稳定性越差,越容易发生热爆现象,而纤维的掺入对胶材用量大且水胶比低的保护砂浆热爆现象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025年04期 No.20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软弱陡坡抗冲刷加固型生态修复基材制备研究

    黄文义;

    针对强降雨区域软弱陡坡生态修复需求,本研究通过优化植生水泥土配比,研制兼具抗冲刷性能与生态修复功能的基材。以福建省花岗岩残积土为基材主体,探究水泥(4%~7%)、改良剂(3%~7%)及有机物料(1%~3%)掺量对基材理化性能、抗剪强度及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显著提升基材抗冲刷性能和抗剪强度,但降低孔隙率与有机质含量;改良剂可短期调节基材pH值,有机物则显著提高孔隙率与有机质含量(18.65 g/kg)。综合性能表明,高水泥掺量(7%)配比(如7#、8#)在强降雨条件下兼具力学稳定性与生态适应性,为软弱陡坡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No.20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不同的样品成型方式对防水材料拉伸性能影响研究

    王晓瑜;

    以凡士林、蜡基类脱模剂作为防止聚合物防水涂料和成型试模粘连的介质制备拉伸性能试验样品。通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蜡类脱模剂能够成型出符合拉伸试验要求的样品,而使用凡士林作为脱模剂,特定粉料比的样品成型养护过程容易出现裂缝导致结果误判。同时,对比美工刀切割和手持剪刀裁剪的样品对拉伸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持剪刀裁剪的自粘防水卷材拉伸性能样品断面呈现出锯齿状的形态,其沥青断裂延伸率只有美工刀一次裁切所测值的30.8%~34.0%,这会导致错误判定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不同的制样方式对一些特定类型的防水材料拉伸性能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这为其他相关检测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施工技术

  • 卫星通信天线基础施工中预埋件定位精度控制要点研究

    方潇;

    针对13m C频段卫星通信天线基础预埋件的高精度安装需求,从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动态调节与全周期监测四个维度展开研究。通过优化配筋设计(Φ14@150mm空间网格)、分次浇筑工艺(C30低热水泥+C40微膨胀混凝土)、三维可调式调节装置(X/Y/Z轴±0.5mm精度)及光纤光栅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预埋件轴线偏差≤2mm、垂直度≤0.05°的毫米级定位目标。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使预埋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5%,支撑Ka波段天线波束指向误差≤0.003°,为超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2025年04期 No.20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紫金山隧道穿越旧煤洞巷道及空腔处治措施探讨

    唐祖传;

    通过紫金山隧道穿越旧煤洞巷道、空腔地段工程实例,结合设计及现场施工方法,探讨隧道施工穿越不良地质段开挖过程中,通过采取浆砌片石护墙、钢花管注浆及管棚超前支护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安全穿越旧煤洞巷道及空腔,较完善地解决围岩变形对隧道衬砌结构稳定的影响。实践证明,针对隧道穿越旧煤洞巷道及空腔采取安全有效处治措施,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小,施工安全得到保证,二次衬砌完成后隧道整体结构稳定,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No.20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海带膨胀特性的深基坑降水井绿色封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世杰;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扩大,深基坑降水井封堵面临高水位、高渗透压等挑战。传统封井技术依赖砂石重力堵水,存在堵水效果差、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干海带膨胀特性的绿色封堵技术,通过海带浸水后体积膨胀与管壁摩擦力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堵水,并结合堵漏王与微膨胀混凝土形成复合防渗体系;阐述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海带膨胀封堵技术具有堵水效果好、操作简便,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深基坑高水位降水井封井难题,为深基坑封井施工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年04期 No.20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带有机械脱模装置的侧墙模板台车在施工中的应用

    李丽清;

    本文针对传统侧墙模板施工中存在的爆模风险、混凝土表面质量差、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机械脱模装置的单侧墙模板台车。新型模板台车由行走系统、模板系统、受力系统和脱模系统四个部分组成,能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对新型模板台车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新型模板台车在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上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5年04期 No.20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市政交通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公路边坡智能化监测体系构建与实践

    谢裕平;

    针对我国山区公路边坡灾害频发与智能化监测技术瓶颈,本研究以福建省某典型土岩混合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集成多源传感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地质勘察、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了边坡风险识别、监测网络设计及设备选型优化等,系统融合北斗GNSS、AI视频监测系统的全彩夜视与Transformer目标追踪算法,创新建立位移-降雨-力学多参数动态模型,构建“感知-分析-响应-反馈”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具备毫米级形变感知能力,较传统方案预警响应时间显著缩短,准确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彩夜视技术突破夜间监测瓶颈,落石识别率达93%;综合运维成本明显降低,为复杂地质边坡监测提供了新一代技术范式。

    2025年04期 No.20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带超限裂缝的T梁桥技术状况评估及静载试验研究

    魏初材;

    以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为背景工程,根据桥梁缺损状况检查情况,分析T梁的裂缝分布及主要成因,并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估,由于裂缝缝宽超过规范限值,将桥梁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级。通过桥梁静载试验,进一步分析此类带超限裂缝的T梁桥在车辆活载作用下的工作状况,结果表明在汽车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裂缝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梁的刚度,应变测试结果未见明显规律,带超限裂缝的桥梁仍可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2025年04期 No.20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连续梁拱组合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吴益超;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传统人工巡查与定期检测难以满足大跨度复杂桥梁的维养需求,健康监测系统逐渐成为保障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以九龙江大桥——新月形五跨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结构受力特性与运营情况,设计了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健康监测系统方案。通过Midas有限元模型分析桥梁振型与薄弱部位,重点针对主梁位移、拱肋变形、吊杆索力、环境荷载及结构振动等参数,设计了包含静力水准仪、GNSS、加速度传感器、动态称重系统及视频监测等多参数综合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预警阈值分级的策略,实现了对桥梁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94-9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山大桥西互通立交改造设计方案研究

    郄磊堂;

    金山大道作为福州东西向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高架+辅路”的建设方案进行快速化改造,金山大桥西桥头为该项目的重要交通节点。本文基于该交通节点的建设条件,从交通量调查、功能定位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两个互通立交改造方案,同时对慢行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保障“人非路权”,并将立交桥下空间与城市功能相结合,设置市民服务设施。改造设计方案既能有效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又能通过空间复合利用与路权保障,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

    2025年04期 No.203 97-9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海岛气候背景下平潭道路绿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倪必勇;

    为进一步改善平潭道路绿化景观不良问题,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对平潭全区的道路沿线绿化进行踏查,记录绿化景观不良的道路名称、苗木品种和数量等情况,总结了道路绿化建设及景观存在苗木品种对气候不适应、种类单一导致景观单调、榕属植物的根系破坏道路设施等6类问题。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景观不良的主要因素并对平潭道路绿化建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No.20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建筑设备

  •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曾志峰;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加剧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凭借其零排放、资源无限等优势,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与此同时,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建筑能耗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于城市建筑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还可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耗的空间耦合,对于构建可持续城市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模式,重点分析其技术特征、经济可行性及设计优化路径,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规模化推广策略,以期为城市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采用保护接地导体实施辅助等电位联结探析

    王玮;

    当保护接地导体PE能满足保护联结导体要求时,可不必另设置等电位保护联结导体的解决方案,对酒店大堂的自动旋转门等美观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很有实际意义。本文从合规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对接地故障电流返回电源点的路径进行原理性分析,深入探析了PE作为联结导体时的长度限值,为等电位保护联结的有效性提供了简明实用的校验方法。

    2025年04期 No.203 106-10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高层工业园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要点与分析

    肖玉龙;

    随着“工业上楼”开发模式的大力推行,对高层工业园区供配电系统设计的通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产业的用电需求,还有利于节碳减排和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以某高层工业园区项目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为例,结合现行规范和标准,从负荷等级、供电方案确定、变配电房位置选择以及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工业园区项目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思路,并作出最佳的供配电设计。可供类似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精细化工企业甲乙类生产装置消防设计探讨

    林宏志;

    由于《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中没有对甲乙类生产装置消防设计做详细规定,为了做好这一类构筑物的消防设计,本文通过对甲乙类生产装置内外消防设计要参照的规范、需要设置的消防设施进行分析讨论,特别对于规模较大、布置较复杂的设备群,重点讨论了如何设计消防炮和消防炮塔,明确了这一类构筑物需要配置的消防设施。

    2025年04期 No.203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空调、风扇联动节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朱德洲;

    空调作为现代建筑中的“用能大户”,节能潜力巨大。本文设计了一种空调、风扇联动节能监控系统,以PMV指标维持在二级热舒适范围为优化控制目标,根据对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等空气参数的监测,准确控制空调、风扇的运行状态,适当提高空调设定温度,通过空调辅以风扇调风措施,提高室内空气流速来抵消较高温度带来的影响,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2025年04期 No.203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铝单板幕墙面板的加强筋构型与板厚参数对抗风压性能影响研究

    郭铭;

    铝单板幕墙因其轻质高强、塑性优良及耐腐蚀等特点,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外立面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福建漳州某医院后勤楼铝单板幕墙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究了加强筋构型和板厚对幕墙抗风压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力学机理。研究结果可为铝单板幕墙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No.20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ArcGIS与SWMM的雨水调蓄池运行效果研究

    解建坤;强玮;林夷媛;刘昶;李丽丽;倪文柱;范功端;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是导致城市水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福建省某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ArcGIS水文数据分析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水力模拟技术,系统评估雨水调蓄池对合流制溢流的水量控制效能。通过ArcGIS完成子汇水区划分及坡度、流向等特征参数计算,并基于实际管网数据建立排水系统模型。以实际发生在研究区域的50.3 mm降雨事件为模拟情景,对比分析调蓄池运行前后的溢流量变化。结果表明:调蓄池投运后溢流总量削减率达40.85%,显著缓解了管网峰值压力及河道瞬时污染风险。同时发现,基于固定水位阈值的泵阀控制策略易导致水泵频繁启停,加速设备损耗。研究成果为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提供了量化评估方法,对优化调蓄设施运行策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韧性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04期 No.20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信息与管理

  • 一种基于空中三角测量+OSGBLab+BIM的虚拟模型构建方式研究与应用

    蔡燕翀;

    以思明区医疗卫生综合体工程建设为背景,结合项目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中三角测量(下称空三)+OSGBLab+BIM技术的虚拟模型构建方式。该技术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智能化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为复杂施工环节(如基坑支护、地铁交互、场地布置等)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方案。实践表明,该技术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提质增效降本的目标。本文阐述该技术的构建流程、应用场景及实际效果,并对其在建筑、市政、水利、交通等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No.203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EPC项目全周期工程造价管控探析

    孙江雄;

    为了系统解决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土建工程成本管控难题,以福州第二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EPC项目为研究载体,深入分析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采购成本结构与市场风险、施工费用组成与动态变化等造价构成要素的内在规律,系统探索了从前期预控、设计限额控制、采购集中管控到施工动态管理、竣工结算复盘的全周期成本管控路径,重点研究了BIM技术应用、分项限额设计、集中采购策略、动态成本监控等关键技术方法在建设周期内的实施效果。

    2025年04期 No.203 131-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创新驱动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策略

    李嫣;

    科技创新体系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不仅是提升研发效率、优化技术质量的直接手段,更是重塑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综合分析了建筑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顶层设计缺失、组织结构缺陷、资源投入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战略-组织-资源-机制”一体化优化路径,并结合建筑行业特征,建立跨部门协同决策、数据驱动决策支持及灵活调整机制,提出构建动态柔性矩阵式创新组织架构,优化研发经费分配、人才激励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等系统性优化建议,为企业提升研究效率、推动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0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